5月28日讯(湘潭日报 廖英 通讯员 戴华)不到截止时间,论文总写不出;不到最后一刻,工作总难完成;明明想休息了,却还强撑着不睡刷微博……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,受着“拖延症”的困扰。5月27日,我们对这一话题进行了采访。 市民:“拖延症差点坏了事” 刘女士今年32岁,在一家民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,刚刚上班的时候,工作热情很高,提前到岗,清扫好办公室后马上投入工作。安排的工作不仅能提前完成,还能给同事们帮帮忙。 今年以来,刘女士的工作热情减退了不少。“不要说提前到岗搞卫生,就连手上的工作都非得等到最后一刻才会有‘非做不可’的压力。”刘女士告诉我们,现在手上的工作不少,可就是提不起兴致去做,总是想着时间还早,可以先看下、朋友圈。“等下再做、等下就做!很快,一上午就过去了。等到快下班了,手头的工作还没做完,不得不加班做完。” “这样一来,第二天精神不好,又得拖延,简直是陷入无限循环。”刘女士为此也疲惫不堪,也曾差点耽误了大事,她告诉我们:“有一次公司有个业务合同,当时也是拖到临近下班时才弄好,仓促中不小心漏掉了一条重要的条款。幸亏第二天早上去签合同之前,领导仔细看了一下,否则将酿成严重的后果。” 现象:手机、电脑是主要“羁绊”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,和刘女士有类似“拖延症”的上班族不少,只要不是逼到最后关头,总觉得时间还很充裕,做事总是慢悠悠的,而手机、电脑成为他们最直接的“羁绊”。 “每天刚工作做了一会,就想看看手机,玩着玩着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。”市民李先生说,他每天也很想尽早把工作完成,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,好像不玩手机就浑身不舒服。直到时间实在紧迫时,才会集中精力工作。 市民范女士对此也深有同感,“不仅上班工作时有拖延的情况,回到家也同样拖延。每天下班回家后总是累到不想动。吃过晚饭后,碗筷一般都是先泡在水池里,看电视、上网、玩手机,磨蹭到很晚才去洗,有时甚至拖到第二天早上要用碗筷时才去清洗。” 市五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、副主任医师王晓告诉我们,现在有“拖延症”的人群不少,她也曾接到过一些市民的咨询,王晓说:“上班族压力比较大,比如职场压力、买房压力、赡养父母压力等,这些压力导致部分年轻人出现了情绪‘反弹’,也就是‘拖延症’。” 专家建议:制定可行性工作计划 如今,“拖延症”越来越常见,很多人或多或少地被它所困扰。严重的“拖延症”患者甚至可导致心理问题。 王晓介绍,“拖延症”对身体健康有影响,因为每天压力很大,睡得很晚,吃饭也不规律。同时也会影响心理健康,这种长期压力,导致对一些特定的事物产生回避,怀疑自己的能力,怀疑自己的性格,进而怀疑自己的人生,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,久而久之会觉得不自信、痛苦,最终演变成一种心理疾病。 “其实,拖延只是一种心理懈怠,也没那么可怕。”王晓建议,要摆脱“拖延症”首先要养成一个作息有规律的习惯,一日定时三餐,早睡早起,只有先把生活调整好了,身体各方面的体能保证了,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应对工作;其次,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可行性的工作计划或者生活计划,一次不需要太多,让自己能够轻松完成,这样一来,每天感受按时完成任务的喜悦,会产生良性循环;另外,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,该工作的时候工作,忙完工作后要保证休息,工作量大的时候,可以分批完成,谨防压力“反弹”,造成厌烦心理,失去完成工作的信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