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潭新闻网移动版

主页 > 湘潭时政 >

“精美湘潭”建设:“精”“美”文章如何做?

为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体系在咨政建言、理论创新、舆论引导、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功能,市社科联与湘潭日报社联合推出“智库建言”专栏。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做客专栏,针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,进行研究讨论,以期为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、决策服务、智力支持。敬请关注。

6月14日讯(湘潭日报 杨阳) 在新一轮城市发展和战略布局中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精美湘潭两年行动的发展目标。当前,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当中。精美湘潭建设有怎样的内涵,要注意哪些问题?如何破解征拆难题?对此,我们邀请湘潭大学两位专家学者展开讨论。

盛明科(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,教授,博士、硕士生导师):

推进精美湘潭建设,尤其需要做到建设精致、文化精深、管理精细。

建设精致是建设精美湘潭的战略抓手,是决定城市品位、气质的重要基因。要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,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把精美湘潭两年行动确定的每一个城建项目,打磨成高标准、高质量、高品位的精致工程。湘江风光带、城市公园、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休闲性建设项目,既要成为极具湘潭精神的城市地标,更要成为便利市民休闲和交流的城市公共空间。道路、桥梁、给排水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,既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系统的配套性和利用率,还要全面确保基础设施系统的生态性和环保性,使之成为城市高效运转和生态良性循环的有力保障。

文化精深是建设精美湘潭的根本,是彰显城市浓郁底蕴的文化名片。建设精美湘潭,需要坚持以人为本、共建共享发展的理念,依靠文明、优雅的市民来共建共享。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,加强思想建设、道德建设和文明行为的培育,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,引导市民争做文明人,全面提升城市的“精”“气”“神”。同时,一个城市的文化精深还体现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。湘潭是一个历史名城,有许多历史文物古迹和优秀的文化传统。建设精美湘潭,要特别注重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挖掘和传承,保护和提升湘潭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管理精细是精美湘潭建设有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保障。管理精细主要体现在管理的法治化、信息化和精细化三个方面。法治化是精美城市管理的内在要求。要以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为契机,围绕精美湘潭建设制定和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,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的法治化建设,为精美湘潭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。信息化是精美城市管理的必然趋势。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,建设科学高效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,为精美湘潭建设提供高效的信息技术保障。精细化是全面提高精美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。要以网格化为主要路径,实施“定人、定岗、定责、定标准、定奖惩”的“五定”管理,为精美湘潭建设保驾护航。

肖湘雄(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,管理学博士):

征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。因此,如何切实有效解决这一问题,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湘潭城市面貌蝶变,把湘潭建设成为干净卫生之城、整洁有序之城、畅通便利之城、品质品位之城、精到精致之城、心齐气顺之城,打造湘潭人民有舒适感、有归属感、有自豪感的美丽家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通过多方调研,我们发现征拆存在前期准备不足,相关主体各自为政;征拆过程中灵活应对能力不足,资源整合不充分;后续配套政策不完善,缺乏的持续关怀等问题。为此,唯有转变观念,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征拆难题。

第一,构建征拆前期的利益协同方式。政府应联系开发商,首先,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、村两委委员进行“三方会谈”,形成三方求同存异的利益目标。其次,支、村两委要与村民代表和党员向被拆迁方征求意见,筹备召开被拆迁方的动员大会,形成拆迁执行工作中畅通无阻的需求表达渠道。经过会谈和动员工作之后,基本达成政府、拆迁方和被拆迁方的最大认同度的各自利益需求。对于确定的城市建设规划,政府应及时向公众透明相关信息,规定合理的拆迁冻结期。

第二,构建征拆中期的资源协同方式。在人力资源方面,要牢牢把握被拆迁方与政府、开发商的动态利益均衡关系。在制度方面,要建立灵活的村组干部工作衔接制度。在信息资源方面,既要保证信息公开透明,又要保证信息流动生效。在电子政务方面,要加强乡镇、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工作人员处理征拆问题的专业水平,为及时、准确地了解人民需求并高效解决问题提供物质支持。

第三,构建征拆后期的政策协同方式。建立失地村民一系列社会保障协同制度,做到既能使失地村民的长远基本生活得以保障,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在就业政策方面,政府可以联合开发商,为被拆迁方的工作提供便利。在养老政策方面,在有条件的前提下,对于中壮年和年长者这类养老负担较重的失地村民而言,要逐步推动其享受城镇社会保障。在医疗政策方面,农村合作医疗要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行有效的对接,按城镇居民的标准对待失地村民。在教育政策方面,要根据居民需求和儿童数量进行统筹规划,科学布局校址。对于五保户、特困户等困难群体,要制定专门的救助制度,建立退休养老、大病救助、困难补助等一系列制度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